干细胞实验室根据业务流程大致可以分为样本采集接收、样本制备、干细胞制剂制备、储存、样本和制剂的放行、质量管理、信息管理等几大模块。其中,根据生产设备、检测仪器、工艺流程、产品特性等不同,亦对仪器设备、质量控制、人员管理有不同要求,除符合药品GMP和AABB外,还需要符合因干细胞样本、制剂生物学要求、生产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方法等的特殊性所提出特定要求。

一、干细胞试验室仪器设备的需求
干细胞实验室涉及到的生产设备和检测仪器各有不同,但必配仪器设备应包括:洁净工作台、生物安全柜、冷冻离心机、二氧化碳细胞培养箱、倒置荧光显微镜、4℃医用冰箱、-20℃医用冰箱、-80℃超低温冰箱、灭菌柜、电热鼓风干燥箱、三分类血液分析仪、自动细胞计数仪、微生物培养仪、普通光学显微镜、流式细胞仪等;
根据试剂样本处理、细胞产品生产工艺、质量控制要求等不同,还可能配备:程控降温仪、气相液氮罐、快速细胞分析仪、纯水仪、五分类全血细胞分析仪、全自动酶免工作站、核酸检测工作站、酶标仪、梯度 PCR 仪、凝胶成像系统、小型微量冷冻离心机等。
根据业务流程可具体分为:
A样本接收: 4℃医用冰箱、热合机、电子天平、恒温培养箱.如涉及到样本采集,需按照医疗机构相关管理规定和技术要求进行。
B配液:洁净工作台/生物安全柜、4℃医用冰箱;
C细胞培养:洁净工作台/生物安全柜、二氧化碳细胞培养箱、倒置荧光显微镜、普通光学显微镜、4℃医用冰箱、二氧化碳气体供应系统;
D细胞制备:洁净工作台/生物安全柜、冷冻离心机、二氧化碳细胞培养箱、倒置荧光显微镜、普通光学显微镜、4℃医用冰箱、热合机、细胞计数仪;
E细胞储存:液氮罐、 液氮塔、 程序降温仪、4℃医用冰箱、 -80℃冰箱、氧浓度监测设备;
F质量检测区:全自动微生物培养监测仪、双激光4色以上流式细胞仪、细胞计数仪、三分类/五分类血细胞计数仪、酶标仪或全自动酶免工作站、梯度PCR仪、实时定量荧光PCR仪或全自动血液筛查核酸检测工作站、电泳仪、凝胶成像系统、生物安全柜、光学显微镜、离心机、荧光倒置显微镜、二氧化碳培养箱、电热恒温培养箱、电热鼓风干燥箱、纯水仪或纯化水系统、高压灭菌器、4℃医用冰箱、-20℃医用冰箱、-80℃冰箱、气相液氮罐等。
G信息管理:涉及各个操作流程的信息管理系统及电脑终端、电子标识读写系统;H其他储存区:4℃医用冰箱、-20℃医用冰箱、-80℃冰箱、二氧化碳气体供应系统、液态氮气供应系统I其他辅助区:洗消区,灭菌柜、电热鼓风干燥箱、超声波清洗仪、纯水仪;更衣和缓冲区,自动洗手设备、洁净风烘干设备、感应式消毒液给液设备。

二、设备的常规管理要求(包含仪器管理)
1、设备采购及验收
A 设备采购前应完成性能需求、用途及设备供应商的调研,保证设备符合预期细胞制备及检测要求。
B设备采购应签订采购合同。合同内容应包括对设备售后维护、维修及验证的详细说明。
C仪器设备在安装验收合格后,应配置唯一识别码,安装调试记录纳入设备确认文件中。
2、设备校准A对具有测量功能的设备应在完成校准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常运行。B 应按照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及使用频次设定校准周期、方法及合格标准等。C 设备的校准应由有资质的机构执行。
3、设备确认
A 设备应经确认后方可投入使用,确认的内容应包括:一)3Q 确认(安装确认、运行确认和性能确认);二)确认的周期、方法及合格标准等。
B设备发生以下情况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应对设备进行再确认:
一)设备大修后;
二)设备更新升级后;
三)设备发生系统性偏差后;
四)设备改造后。
4、设备使用
A 设备使用时应注意以下事项:一)设备现场应配有操作和维护规程;二)设备所处的环境应符合其放置、使用、检测等条件要求;三)设备应在确认的参数范围内使用,设定的参数不得随意调整或更改;四)设备应有明确的状态标识,包括:设备编号、运行状态和校准状态标识;五)不合格设备宜搬出洁净区域,未搬出前,应有醒目的状态标识。
B设备使用后应注意以下事项:一)严格按照维护规程要求对设备进行清洁、消毒及维护保养并予以记录;二)使用人员应及时填写使用记录,确保仪器设备与细胞产品的关联性,确保仪器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够识别并召回所有相关细胞产品。
5、设备维护维修
A仪器设备均应按照维护规程执行定期分级别的维护保养,并予以记录。
B 应建立完善的仪器设备维修程序,内部维修人员应经厂家工程师培训考核后方可执行维修工作,委外维修应保留维修记录

三、设备管理特殊要求
1、生物安全,实验室应按GB19489要求(P2)配备相关的生物安全设备如生物安全柜、洗眼装置等,对样本的处理、制剂制备、储存过程中应严格遵循生物安全操作规范。
2、关键工艺(如细胞制备)中使用的设备或容器除应进行设备验证,保证设备符合预定功能之外,还应对设备进行清洁验证。
3、应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对设备(如液氮罐、信息管理系统等)运行过程中的风险进行预测和等级评价。应建立应急处置预案,包括对应急事件的预警、反应、处置和恢复等步骤。出现应急事故时应按应急预案处理。
四、质量控制
干细胞实验室业务流程中涉及的原辅料包括为细胞(供者细胞、生产过程中细胞等)等在内的生物样本,以及培养基、细胞因子、各种添加成分、冻存液、基因修饰/改造用物质和辅料等,在原辅料使用前都应执行检验放行的相关要求。其中细胞的质量控制一般考虑鉴别、生物学效力、纯度、杂质、细胞数量(活细胞数、功能细胞数等)和一般检测(如无菌、支原体、内毒素、外观、除细胞之外的其他外源性异物等)等,根据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监管、临床等要求的变化,检测项目亦有所变化。
五、人员管理
1、人员培训与考核
A 应对员工提供上岗、转岗培训,应对高风险操作人员进行专门的岗位培训和能力考核。
B特种职业的岗位执业人员应持证上岗。
C 应由专人负责培训管理工作,并建立整体的培训实施计划,培训记录应予以保存。
D 对内部培训讲师应建立选聘及考核评定制度,确保其胜任内部培训工作。
E应对在岗技术人员每年定期开展职业技能能力确认工作,确保其能胜任相应工作岗位要求,对不能满足岗位要求的员工应制定相应的处理机制。
2、人员档案管理应对中心所有员工建立信息档案,档案资料至少包括:——人员履历基本信息表;——岗位职责书;——资质证明;——培训考核记录;——健康体检记录。
3、人员出入管理
A应依据中心不同功能区级别设置相应的门禁系统,工作人员经授权后方可进入。
B经批准进入工作区的非本工作区人员应实行登记签名制度,并按照工作区工作人员的指引进出。
4、人员健康安全
A中心应建立人员卫生程序,内容应包括人员健康、卫生习惯及着装等要求。
B全体人员均应接受健康安全培训,直接从事细胞产品制备的人员在上岗前应接受健康检查,以后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C核查人员进入洁净区时应就细胞产品的制备、检测特殊要求进行培训。
D维修人员及调试人员进入洁净区时应进行培训。
E返岗人员进入洁净区时应进行确认。
F操作人员应穿戴无菌手套,避免直接接触下列物质:——样品(包括血样、组织样品和中间品);——细胞产品;——与细胞产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与细胞产品直接接触的设备表面。
六、关键人员职责及能力要求
角色 | 职责 | 能力要求 |
最高管理者 | 1.保证体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法律法规要求开展; 2.负责提供必要资源,合理计划、组织和协调工作; 3.建立和变更质量和运营方针; 4.定期组织管理评审,确认质量体系运行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要求,推动体系持续改进。 | 1.具有细胞产品应用与管理方面 5 年以上经验; 2.熟悉细胞行业相关信息,如前沿技术发展、市场分布、政策法规、竞争者动态等; 3.具有风险管控能力。 |
医学负责人 | 1.负责中心所有细胞产品在采集、制备、检测、发放和临床使用等环节的一切涉及医学事务的咨询和审核工作; 2.所有样本采集和相关服务所涉及医疗方面事项的处理; 3.所有细胞产品发放和相关服务所涉及医疗方面事项的处理。 | 1.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具有临床经验; 2.具有至少五年细胞产品应用与管理 方面的实践经验; 3.接受过细胞治疗专业知识培训。 |
技术负责人 | 1.负责中心所有细胞产品在采集、制备和检测等环节的一切涉及技术的咨询和审核工作; 2.所有细胞发放和相关服务所涉及技术方面事项的处理; 3.更新在制备和储存方面最新的技术; 4.检测试剂、检测方法变更的审核。 | 1.具有至少五年细胞产品制备实践及管理经验; 2.接受过细胞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3.具有 GMP 相关经验。 |
质量负责人 | 1.负责质量体系建设、维护和持续改进工作; 2.负责向最高管理者汇报质量运行情况,并定期提交质量运行报告; 3.负责偏差、变更、纠正预防、投诉、验证等的审核; 4.负责原料及细胞产品的放行评价; 5.负责企业质量体系内部自检、外部质量审计以及细胞产品不良反应报告、细胞产品召回、合规性评价等质量管理活动。 | 1.至少具有生物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 2.具有至少五年从事细胞制备和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其中至少三年的细胞产品质量管理经验; 3.接受过与所制备细胞相关专业知识 培训; 4.具有 GMP 相关经验。 |
- 阅读上一篇理化检测实验室设计建设公司
- 阅读下一篇干细胞实验室运营管理及资质认证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