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第三期直播课【实验室设备管理之评审要求】,讲师针对学员提出的问题做的详细解答。
目前第三方校准机构不存在让步标签,严格意义上讲,设备校准或检定过期继续进行检测的属于不符合项,是要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的,纠正措施要从问题的根本原因入手,避免以后不会再发生设备校准或检定过期的现象,而不是通过使用某一特定标识使校准或检定过期常态化。
新的评审准则(CNAS & CMA)中实验室用水属于设备管理的范畴,先看一下CNAS-CL01-A002:2018中的要求“6.4.8 实验室配制的所有试剂(包括纯水)应加贴标签,并根据适用情况标识成份、浓度、溶剂(除水外)、制备日期和有效期等必要信息。”
对于实验室用水可以标识实验室用水的级别,制备日期和有效期;实验室可以在在文件中明确规定实验室用水的核查频次,两次核查之间的间隔即可作为实验室用水的有效期(一级水现配现用);实验室应定期按照GB/T 6682的相关要求对实验室用水进行核查;
仪器说明书按外来文件进行受控,可以和设备档案一起归档,也可以单独留档。
砝码、比重计无论是CNAS还是CMA都必须标识,这也是针对所有设备的要求,标识主要包括设备的唯一性标识和状态标识,唯一标识的强调的是溯源性,状态标识展现的是仪器的使用状态,可用还是不可用,标识一定要做,主要是以何种形式体现;
移液器主要是用来取样或加液,移取的体积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所以移液器是需要做期间核查的;
①正如培训时讲到的,不是所有设备都需要进行期间核查,哪些设备需要期间核查是实验室根据设备自身的稳定性和设备的使用情况来确定的,比如:设备自身的稳定性、设备的使用频次、设备的使用环境、设备历次校准/核查的结果等;
②微生物实验室常用设备需要期间核查的有培养箱、水浴锅等;
①对于不需要配制的化学试剂,开瓶后可以粘贴开瓶标签,注明试剂的名称,开瓶人、开瓶日期,有效期等信息;
②对于厂家试剂标签上面没有标明具体有效期的情况,实验室可以在内部文件中进行规定,按照自身文件规定的有效期进行执行;
①正如培训时讲到的,不是所有设备都需要进行期间核查,哪些设备需要期间核查需要实验室根据设备自身的稳定性和设备的使用情况来确定的,,比如:设备自身的稳定性、设备的使用频次、设备的使用环境、设备历次校准/核查的结果等;
②如果水浴锅的温度会影响到检测结果的,亦或是标准中对水浴锅的温度有明确的使用范围的要求时,如23±5℃,水浴锅即需要期间核查;但是如果水浴锅仅是辅助加热功能,不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的,即可以不用做期间核查;
③仪器使用记录是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可追溯性和重现性,原则上每台仪器使用都应记录,但实际中检测很多操作都是程序化或有相应的标准操作规程,对一些辅助设备的使用记录在整个检测过程中体现即可,不必全部记录。对检测结果有直接影响的设备的使用必须记录,如天平、直接出具数据的大型仪器。
所有技术人员均应经过培训考核合格之后持证上岗,培训的考核记录即可作为人员能力确认的支撑材料,技术人员的考核应采取理论+实操的方式进行,需要保存培训及相关考核记录。
对于确定是需要做技术性进行验收的试剂或消耗品,如果自身实验室自身没有相关能力的情况,可以送有资质的实验室进行检测,作为验收记录。
这个问题主要是涉及试剂和消耗品的验收,验收分为符合性验收和技术验收,对于哪些试剂需要做技术性验收,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考虑试剂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和检测标准中是否对试剂做出明确的技术要求。盐雾试验标准中对氯化钠的纯度或杂质含量做出要求,可对试剂的合格证进行检查,满足要求即可。
文件分为内部文件和外部文件,内部文件即实验室依据评审准则的相关要求结合自身运作编写的文件,如:《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表格等;外来文件是从外部机构获取的文件,如检测标准、法律法规、设备说明书、客户要求等;
我们先说一下测量溯源的定义和目的:
测量溯源是传递的反,是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参考标准,通常是国家的或者国际标准联系起来的一种特性。
测量溯源的目的主要是为确保所有检测或校准的结果能最终溯源到国家基准或国际计量基准,以确保检测或校准结果的准确可靠。测量溯源是贸易全球一体化和实验室结果互认的基础。
目前国内实验室主要是通过计量院或CNAS认可的校准机构逐级溯源至国家标准的,国家标准又可以溯源至国际标准。
举例:比如烘箱温度的校准,通过有资质的校准机构的校准,即能达到测量溯源的目的。
CNAS认可周期是2年,即每2年要进行一次复评审,做出认可决定,从实验室获取资质之日开始算,复评的评审范围涉及认可要求的全部内容、已获认可的全部技术能力;认可证书有效期是6年,即在证书有效期到期前,如果获准认可实验室需继续保持认可资格,应至少提前1个月向 CNAS 秘书处表达保持认可资格的意向,重新进行评审,换发认可证书;
举例:烘箱温度示值为40℃,实际测量温度只有39.4℃,那么修正值为-0.6℃;修正值的使用:温度实际值=温度示值+修正值,公式中的“+”号维持不变,修正值自己有正负。在温度监控记录上,如实记录培养箱温度示值,标记出修正值,得到烘箱温度实际值。当检定/校准证书给出修正因子时,实际值=示值×修正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