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半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为同比增长12.3%。然而,不容忽视的是,一些不法电商使尽各种招数坑害消费者。国家市场监管总局26日透露,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处网络交易违法案件1.7万件,同比增长39.2%。“双11”临近,各个电商平台又在推出“限时秒杀”、“超低价格”等等各种花样招数让“剁手党”们冲动“买买买”。
新业态快速发展的同时,如何保障电子商务产品质量安全?如何让消费者买的放心、用的放心、吃得放心?日前,记者随市场监管总局以及中国质量报刊社在杭州举办的“走进实验室”媒体行暨“质量安全零距离”体验活动,为消费者探营解密“神秘买家”背后电商质量监管体系如何保障消费者利益。
走进实验室:解密“神秘包裹”里产品的各项指标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获悉,市场监管总局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司(原质检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已连续两年开展“神秘买家在行动”,对于不法电商形成了一定的震慑力。数据显示,近两年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测合格率从33.5%提升到64.5%,三无产品率从24.3%下降到10.6%。
数据的背后,“神秘买家”们做出了怎样的努力?电商质量治理体系如何全方位保障电子商务产品质量安全?记者走进了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以及杭州国家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测处置中心(简称网监中心),问道“神秘买家”背后全国首创电商质量监管治理体系。
“神秘买家是我们网监中心电商质量治理体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公开招募买样的志愿者被外界成为神秘买家,这些志愿者经过培训后要签《神秘买样团承诺书》,这份庄重的承诺是为了保护‘神秘买家’身份不被暴露,同时确保网上买样数据信息安全。”网监中心风险监测部主任蒋宏告诉记者。
记者模拟体验了一位志愿者的工作流程:签好承诺书后便在电脑上开始"神秘买家"的一系列“买买买”:
进入“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管协作平台抽检协作系统”,选择好产品规格,确定购买,选择收货地址,将订单以及与商家聊天记录截图输入资料库……完成这些步骤后就完整常规网购任务。
完成网购过程中,会遇到来自商家的什么问题吗?针对记者的疑问,蒋宏告诉记者:“在日常抽样检查中,一些警觉的卖家会将我们的志愿者拉进黑名单,所以收货地址要不停变换,比如,我们或者先将产品快递至浙江省外的安徽省等地,然后再中转到网监中心。”蒋宏笑言,“我们这些神秘买家还要与看不见的卖家斗智斗勇,堪比猫捉老鼠”。而猫捉老鼠的依据就是各种取证的证据和公正的监测数据。
记者在取证工作区了解到,产品收到后要检验入库,只有物流信息完全符合记录的才能成功入库,入库后要取证、拆包,样品状态正常后录入信息、贴打标码、打印产品图片、贴封条。
随后,样品会被随机送到各个检测机构。而记者在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看到的那个等待检测的神秘包裹就是经过这样的程序后产生的。
“做好‘神秘买家’的关键就在于操作我们‘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管协作平台抽检协作系统’。这套系统可以记录买样的全过程,“神秘买家”在买样时,除了完成常规的网购操作,还需上传样品相关信息,包括样品图片、产品明示信息、买样聊天记录等,从而形成买样证据包,这些数据包会上传到网监中心的数据云端。”蒋宏告诉记者。
这样的流程几乎每天在网监中心不断完成,看似一个个“买买买”流程,其背后是网监中心创新开创的一套完整的电商质量监管体系,保障了网购产品质量环境的不断优化以及消费者不断提升的产品质量提升的获得感。
首创“杭州抽、全国检、全国查”电商监管体系 保障消费者利益。实验室为消费者产品质量保驾护航,SLD中检实验室技术为实验室的“完美”运营,保驾护航。
- 阅读上一篇2.5亿元 福建建设高水平省实验室
- 阅读下一篇实验室设计-水路工程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