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室认可简述
实验室认可是目前国际上的通行认可制度,是认可机构对检测/校准实验室的管理能力、技术能力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告,以正式承认其有能力进行规定类型的检测/校准活动。
二、实验室认可的对象
合格评定机构,包括:校准和检测实验室(机构:第三方,即,权威或获授权的组织)。
三、实验室认可的目的
1、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促进实验室以公正的行为、科学的手段、准确的结果,维持与提高其社会信誉度,更加有效地为客户服务。
2、通过认可,表明实验室具备了按照国际认可准则的要求开展检测/校准的技术能力,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赢得政府及社会各方信任并通过签署互认协议,获得国际互认,促进工业、技术、商贸的发展。
四、实验室认可的历史背景与现状
(一)历史:
19世纪伴随标志着工业革命的蒸汽机的发明和电的使用,加上现代标准化的诞生,形成工业化大生产,使市场经济逐步发育并日趋成熟。然而,随之带来的诸如:锅炉爆炸、电器失火等大量财毁人亡的事故给社会造成不安,给公众带来恐慌和痛苦,也给保险商带来巨额损失。人们意识到仅凭来自产品提供方(第一方)的自我评价和产品接收方(第二方)的验收评价来保障产品质量是不够的,尤其是上述两方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可能会导致检验结果与实际状况差异较大,因而变得越来越不可信。所以,公众强烈呼吁由独立于产销双方并不受双方经济利益支配和影响的第三方,用科学、独立、公正的方法对市场上流通的,特别是涉及安全、健康的产品性能进行评价与监督。
当时有两种办法:一是:等待政府立法,即定规矩、建机构、后实施;二是:由民间(主要是保险商们)集资组建检测实验室,即,先行动起来,促使政府立法和规范。多数工业化国家选择的是后者,即,第三方检测、检验、认证等合格评定活动首先从民间为适应市场需求而自发产生。诸如,美国保险商实验室(UL)、德国技术监督协会(TüV)等就是这样应运而生的。它们均始于锅炉、电器、防火材料等检验,现在多数都已成为国际著名检验、认证集团。
1903年英国政府授权英国标准协会(简称BSI)以英国标准(简称BS)为依据对铁轨进行合格认证并在合格的铁轨上打上BSI风筝标志(认证标志),开创了政府直接管理和组织认证的先河。由此,第三方测量、评价、认证和合格评定,从单纯民间转变成政府立法管理和民间共同参与的活动。
合格评定是对产品、过程、体系、人员或机构有关规定要求得到满足的证实。工业化生产使商品交换的形式从简单的供需见面、以货易货,走向供需双方不直接见面即能成交的商业网络形式,从而促进了合格评定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关贸总协定(GATT)决议在世界范围内签订“贸易技术壁垒协议(TBT)”,并于1980年元旦生效,该协议详细规定了技术法规、标准和认证制度等相关要求。
由GATT改组成立的世贸组织WTO所使用的1994版的TBT,将“认证制度”一词更改为“合格评定制度”并在定义中将其内涵扩展为“证明符合技术法规和标准而进行的第一方自我声明、第二方验收、第三方认证以及认可活动”。同时,规定合格评定程序应包括:抽样、检测和检验程序;注册、认可和批准程序以及它们的综合运用。
近年来,随着质量认证工作向纵深发展,在合格评定领域逐渐形成产品认证、体系认证、人员认证、认证机构认可、实验室认可和检查机构认可等诸多体系(见图1)。
图1 各种合格评定结果
总之,在WTO/TBT框架下,国际经济与技术体系以计量、标准化与合格评定作为技术支撑,协调相关标准与质量评价活动,促进各国相互承认测量结果,降低影响或阻碍全球贸易发展的技术壁垒。
当前,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越来越认识到有必要研究并改善与经济效益及产品、服务的市场准入有关的技术基础,将计量、标准化、认证认可与检验检测四者紧密结合,构成国家质量基础设施,进而,保障可持续发展和充分参与全球贸易。
(二)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快速增长,面临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的新形势。2002年7月4日,原CNACL和原CCIBLAC合并成立了“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L),实现了我国统一的实验室认可体系。为了进一步管理“实验室认可专题”系列。
图2 合格评定机构认可的概念整合资源、发挥整体优势
2006年3月31日CNCA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将“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L)和“中国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CNAB)合并,成立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hina National Accreditation Service for Conformity Assessment,简称CNAS)。此后,由CNAS统一负责对认证机构、实验室和检验机构等相关机构(简称“合格评定机构”)的认可工作(见图2)。
认可委员会的宗旨是推进合格评定机构按照相关的标准和规范等要求加强建设,促进合格评定机构以公正的行为、科学的手段、准确的结果有效地为社会提供服务,并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际和国家标准、规范等开展认可工作。同时,认可工作执行人员应遵循客观公正、科学规范、权威信誉、廉洁高效的工作原则,确保认可工作的公正性并对作出的认可决定负责。
我国的认可工作业已取得长足进步,加入ILAC与APLAC的多边互认后获认可的实验室数量占国际互认实验室总量(4万多家)的13%。获认可的检验机构数量占国际互认检验机构总量(6700家)的5%,均名列前茅。
中国政府为了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许可改革,完善资质认定管理法规,营造公平竞争、有序开放的检验检测市场环境,推动检验检测高技术现代服务业做强做大、健康发展,国家质检总局在2015年4月9日发布了《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总局令第163号)并将于当年8月1日起实施。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检验检测机构从事下列活动,应当取得资质认定:
(1)为司法机关作出的裁决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
(2)为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决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
(3)为仲裁机构作出的仲裁决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
(4)为社会经济、公益活动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
五、实验室认可的作用和意义
1、表明具备了按相应认可准则开展检测或校准服务的技术能力;
2、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赢得政府部门、社会各界的信任;
3、获得签署互认协议方国家和地区认可机构的承认;
4、有机会参与国际间合格评定机构认可双边、多边合作交流;
5、可在认可的范围内使用CNAS国家实验室认可标志和ILAC国际互认联合标志;
6、列入获准认可机构名录,提高实验室的知名度。
六、实验室认可流程
1、实验室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
2、实验室按要求提交认可申请书及相关资料;
3、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秘书处审查申请资料,作出受理决定。必要时,安排初访;
4、评审组审查申请资料,确定是否安排现场评审。必要时,安排预评审;
5、根据现场评审计划通知书,评审组实施现场评审;
6、需要时,实验室根据评审组提出的不符合项实施纠正或纠正措施。评审组对实验室不符合项实施整改的效果进行验收;
7、CNAS秘书长根据评定委员会的评定结论作出认可决定,向获准认可实验室颁发认可证书以及认可决定通知书;
8、后续工作:获得CNAS认可后的监督、复评审、扩大或缩小领域范围及认可变更。
以上内容是SLD中检实验室技术给各位分享的实验室认可全解的重点内容,想要了解更多实验室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运营管理、认证/认可等知识,请继续关注SLD中检实验室技术官方网站的最新资讯。
- 阅读上一篇环境监测实验室环境污染的讲解和防治
- 阅读下一篇实验室质量管理